这个标题说的是谁啊?当然是南明的第一位皇帝:弘光皇帝朱由崧。弘光元年五月,荻港之战爆发,靖南侯黄得功阵亡,朱由崧在自己的御舟之上被俘虏,不久之后押往北京,隆武元年四月和秦王、晋王、衡王、德王、荆王、潞王被处死于北京。
至于这位南明第一位皇帝是如何死的?通常的说法是和其他六位藩王一起被斩首,罪名是“图谋不轨”意图拥立朱常淓造反。我早年对南明史刚刚产生兴趣的时候,曾经查过朱由崧的一些信息,发现居然写他是被清廷凌迟处死的,过了这么多年,还是能查到这样的一些信息。但是很多说朱由崧被凌迟处死的都没有给出史料出处。
其实也不用找什么史料:朱由崧被凌迟处死肯定是假的。为什么这么说?咱们看清世祖实录中对处死明朝藩王和弘光帝的记载就知道了:
壬戌,京师纷传故明诸王私匿印信谋为不轨,及行查果获潞王、荆王、衡王世子金玉银印,潞王等十一人伏诛。因集九卿科道、大小各官、传谕曰本朝举兵征伐原非无故因万历年间数窘辱我国以致愤兴师旅,今荷天庥得膺大宝,不修旧怨礼,葬崇祯追加谥号,其阵获诸王尽加收养,乃不知感恩图报,反妄有推立潞王等,私匿印信将谋不轨,朕不得已付之于法,其未与谋者,仍与恩养,因谕尔等知之。吏部侍郎金之俊等奏曰:若等背负宽仁谋为不轨实法所宜诛。又谕曰:朕每欲抚恤残疆拯救孑遗励精图治,似此讹言不息实烦朕意耳。
就这一大段屁话什么意思呢?大致意思就是,被拿到北京的前明各王将自己的亲王大印藏了起来,要对清廷“图谋不轨”于是都被杀了,把人杀完之后,清廷还出来表示自己占理:万历年间努尔哈赤造了明朝的反是因为明朝欺负建州女真,现在爱新觉罗家族得了大位,把你们这些被活捉的朱明藩王都弄到北京恩养起来,结果你们不知恩图报,反倒把自己的印藏起来,想要谋反,那就只能都上刑场了。
毫无疑问,这就是在给清理前朝宗室找了一个蹩脚的借口。这被杀的十一人中,除了秦王、晋王、衡王、德王、荆王、潞王这六位亲王,还有在北京的“崇祯太子”当然真的假的不清楚,以及刚刚在北京住了不到一年的弘光帝朱由崧。但请注意,这里并没有提到什么“福王”的字样,如果朱由崧真的被拉到市曹名正典刑,凌迟处死,那大可以直接把他的大名写上去,不至于在任何的清初官方记录中都找不到处死朱由崧的记载。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为处死这些朱明亲王所编造的理由“妄有推立潞王等,私匿印信将谋不轨,朕不得已付之于法,其未与谋者,仍与恩养,因谕尔等知之”这些个宗室中,真当过皇帝的就只有一个朱由崧,但是被“拥戴”的却是潞王朱常淓,可见朱由崧本人前朝皇帝的身份是相当敏感的。如果真的不避讳他,大可直接写“斩福王于市”或者“磔福王于市”。
要处决这样一个人,是不可能把他公然拉出去凌迟的。或者还有一种可能朱由崧本人并未参与这个“阴谋”他被清理掉可能只是清廷顺手干的。钱海岳老先生的著作《南明史》中提到了朱由崧之死“二年五月甲子,清以弓弦勒令自尽,崩年四十”这个说法其实就合理多了,毕竟是前朝的一位皇帝,总要留个全尸,朱由崧被凌迟一说我反正没找到具体的出处。
清廷在处理一些身份比较显赫的明朝贵族都是比较谨慎的,就比如说后来的永历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活捉。史料《狩缅纪事》中记载,清廷从北京发来旨意要求将永历皇帝就地“正法”满洲将领爱星阿说“永历尝为中国之君,今若斩首,未免太惨,仍当赐以自尽,始为得体”不久之后,清廷就将永历帝和太子勒死,这里插一句,此处好像没有提到吴三桂什么态度,也没有写清廷指示具体如何处死永历皇帝,只是写了“奉旨着将永历正法”且不说朱由榔这种级别的,哪怕是起兵反清复明的永宁王世子妃彭氏,清廷也是以绞刑的方式将其处决。
当时一些较为详细的私人笔记所记载的弘光帝结局也不过就是“遇害”或者“凶问”二字。比如李清《南渡录》就记载“二年五月,帝遇害于燕京,潞王等数十王俱见杀,王之明亦伴死”黄宗羲《弘光实录钞》记载“得功死而帝北狩,至明年八月遇害”还有写明被押回北京斩首的 。
如陆圻《纤言》记“丙戌四月初九日,有得蜡丸飞书告诸王同谋灭清者,同日太子、弘光、潞王、秦王等九王俱被戮于市”当然最奇怪的莫过于谈迁《国榷》的记载“明年三月,弘光帝北行,五月至燕,戊子四月暴崩,年四十一,鲁王以海监国,谥为赧皇帝,唐王聿键继位福州称为圣安皇帝”别人都说是“遇害”或者是直接写明被处死,谈先生的书里却来了一个“暴崩”当然这或许也是死于非命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当然咱们必须说明一点,清廷是否给体面,这是一件不能确定的事。后来和郝永忠被一起活捉的明代东安王朱盛蒗就是和被俘的明军将领一起斩首。以及隆武政权灭亡之时“我军奋击先登。擒斩朱聿钊、及伪阳曲王朱盛渡、西河王朱盛洤、松滋王朱演汉、西城王朱通简、并伪官伪伯等抚定汀州”阳曲王、西河王、松滋王、西城王都被擒杀最信得过的炒股配资,既然是被擒杀,想必也已经是身首异处。尚可喜攻克广州之后“又将所获伪滋阳王等八人当即枭示”还有数不胜数的二字王(郡王)以及地位更低的宗室起兵抗清,然后被活捉之后处斩,或者当场遇难。
发布于:天津市